
90后博士考公入职月余因泄密被抓
一名90后博士入职公务员仅一个月,因泄露机密信息被抓,据悉,该博士在任职期间,违反了保密规定,将涉密信息泄露出去,造成了不良后果,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处理此事,这一事件提醒广大公务员,要时刻牢记职责使命,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据“保密观”微信公号8日发文,党政机关和涉密企业事业单位的新入职人员,既是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生力军,也是机关、单位保密教育的重点对象。一些新入职人员初到岗位,就造成失泄密事件,给国家和个人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文内披露一例典型案例。
杨某是一名90后,具有博士学位。2022年9月底,杨某作为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1年)在某省直单位工作,主要从事文件收发等工作,其于当年10月先后2次将2份涉密文件带回家中,并上传至境外网站。2022年10月底,杨某在其住处被抓获。杨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被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19年6月曾刊文《常见职务犯罪解读 |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对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进行详细的介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把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与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一起规定在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另外,我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也有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文章介绍,构成本罪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二是泄露国家秘密;三是主观上故意;四是情节严重。
(综合“保密观”微信公号、岳怀让/澎湃新闻)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shaoshai.com/baike/519.html发布于 2025-09-08 15:03: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打鱼晒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