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有一种病,虽然不致命,却非常“磨人”,那就是骨折。如果是老年人骨折,危害就更大,原有的基础病加重、骨折后的并发症……不仅拉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很多朋友已经把补钙融入了日常。但是,如果你忽略了一个饮食中的小问题,不仅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血管钙化、变硬,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的“高磷饮食”。

“高磷饮食”

既“偷钙”,又危害血管

所谓的“高磷饮食”,通常是指磷含量较高或磷生物利用度较高的食物组合。除了一些磷含量较高的天然食物,还有一些加工食品中含有隐形磷,如用于加工肉类、碳酸饮料的食品添加剂磷酸盐。

高磷饮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影响钙吸收

磷,是骨质形成的重要营养素,但人体骨骼中的钙、磷浓度通常维持在相对固定的比例(1.6~1.8:1)。理论上讲,食物中钙磷比例稍高更有利于钙吸收、沉积,促进骨结构形成和骨骼健康。像母乳中的钙磷比例为 2:1 ,钙吸收率就更高。

如果食物中磷含量太高,就会影响钙吸收利用。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减少维生素 D₃ 合成,导致肠道钙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血磷浓度升高会激活破骨细胞、抑制成骨细胞,从而促进骨吸收、减少骨形成,使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

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增加血管钙化风险

血液的高磷环境还会通过各种路径引发血管内皮炎症、降解血管弹性纤维,诱导和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使血管弹性下降。这样一来,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随之上升

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就指出,在肾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增加磷的摄入量(在控制钠摄入的情况下)会显著升高收缩压、舒张压(也就是血压会升高)[1]。

这 3 类人要格外当心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天磷摄入量适宜值是 720 毫克,最多不超过 3500 毫克。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磷摄入量中位数为 941.1 毫克/天[2],已经显著高于 720 毫克/日的适宜摄入量,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磷摄入量整体充足,且有可能存在过量风险。

有 3 类人要格外当心生活中的磷摄入问题:

1.肾病患者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高磷饮食的危害尤其显著——高磷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慢性肾病治疗中常会特别强调避免高磷饮食。

2.钙摄入量长期不足人群

对于钙摄入量长期不足的朋友来说(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 800 毫克,但我国居民钙平均摄入量不到推荐量的一半),高磷饮食的危害会更加凸显,需要特别注意控制饮食中磷摄入量。

3.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人群

有心血管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朋友也要尽量避免高磷饮食。研究者发现高磷饮食对糖尿病的发生有影响,磷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2]。

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普通人,通常不用太担心偶尔几餐的“高磷“摄入,因为肾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尿磷排泄来调节血磷浓度,使其维持稳定。不过,如果长期高磷饮食,一样会导致血磷升高,引发钙磷代谢紊乱、增加肾脏负担,进而影响钙吸收,增加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的风险。

控制饮食中的“磷摄入”

应该怎么吃?

可能有人会问,磷在常见食物中广泛存在,那要想避免高磷饮食,岂不是要错过很多食物、牺牲掉饮食多样化了?

其实不然。

不同食物虽然都含磷,但含量差异很大,而且,食物中磷的吸收率也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

在含磷量上,海鲜、动物肉、动物内脏、蛋类、乳类及其制品、坚果的磷含量较高,蔬菜水果的含磷量相对较低。在谷物中,全谷物和杂粮的磷含量又比精米白面高一些;

在磷吸收率上,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的磷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

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高磷饮食”的问题,可以遵循以下几个饮食原则:

第一,注重新鲜蔬果和谷类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

第二,荤素搭配适当,不要贪图一时口腹之欲,吃太多海鲜干货、动物内脏类食物。这样既能避免过高的磷含量摄入,也能避免可能带来的高脂肪、过量蛋白等问题。

第三,控制对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尤其是加工肉制品。一般情况下,天然食物来源的磷不会导致磷摄入过量,但含磷添加剂或补充剂在食品工业的广泛使用,使得摄食者总磷摄入增加。不少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为了让产品更好吃,会用复合磷酸盐作为水分保持剂、稳定剂、抗结剂、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等。

部分可乐的磷含量也会高于其他饮料。这是因为多数可乐的酸味来自磷酸而非柠檬酸等有机酸。同时,这些加工食品中磷的吸收率很高,可高达 90% ,这使得加工食品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形磷刺客”。

一个更清晰的表格送给大家做参考~

这类食物吃多了不光缺钙,还危害心血管!肾不好的人尤其注意

如果你已经患有肾脏疾病或有缺钙表现,还可以通过下面这几个烹调小妙招,来进一步降低食物中的磷含量:

1)水煮:水煮可以去除食物中的磷,但要注意弃去煮食物的水。

2)浸泡:来不及煮可以浸泡后倒水,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磷。

3)搭配:将高磷食物与膳食纤维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奶制品等一起吃,可抑制磷吸收。

最后还要再特别强调一下,临床上的高磷血症通常多见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有效代谢和排泄磷,从而导致血磷水平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仅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磷,一般不会导致高磷血症,大家不用过于担心。

参考文献

[1]Mohammad J, Scanni R, Bestmann L, Hulter HN, Krapf R. A Controlled Increase in Dietary Phosphate Elevates BP in Healthy Human Subjects. J Am Soc Nephrol. 2018 Aug;29(8):2089-2098.

[2]Wu Q, Ye Z, Qin X. A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phosphorus intake and new-onset diabetes: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in China.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23 Oct;33(10):1932-1940.

[3]杨月欣, 王光亚, 潘兴昌.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8.

策划制作

作者|王璐 注册营养师

审核|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策划|杨雅萍

责编|杨雅萍

审校|徐来、林林

PS:如果遇到您遇到有关于百科类创建编辑修改的相关疑难问题,欢迎留言咨询,百科参考网及时为您无偿免费解答。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oshai.com/8425.html

(0)
百科参考网的头像百科参考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1日 下午4:09
下一篇 2025年5月2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 何小鹏官宣小鹏P7大改款:采用原创时尚美学设计语言

    2025年5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小鹏P7大改款将至,“这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次迎来大改款,这不是一款概念车,我们做的只是把它从未来带到现在。” 何小鹏透露,全新的小鹏P7可能是公司有史以来情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中外设计团队用非凡的想象力,原创的时尚美学设计语言,打破枯燥相似的设计思维,引领新的潮流。 结合宣传海报来看,小鹏P…

    2025年5月15日
    1200
  • 菲方非法登临南沙群岛铁线礁 外交部回应

    5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据报道,22日,针对菲方炒作中国海警船在铁线礁附近执法行动,美驻菲大使罗美凯在网络社交媒体发文称,中方海警船对菲方非军事任务采取侵略性行动,威胁生命安全及地区稳定。美坚定同菲站在一起,支持国际法和“自由开放印太”。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中国海警已就此发表谈话并公布现场视频,事实胜于雄辩。菲律宾不听…

    2025年5月23日
    900
  • JBL TOUR ONE M3音乐头等舱体验: 满足无损音频传输需求

    此前JBL在CES2025推出了新品——JBL TOUR ONE M3音乐头等舱 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这款耳机不仅仅在音频表现、降噪表现、佩戴舒适度方面一如既往的出色,还首次配备了搭载LCD触控屏的SMART Tx智能发射器,为用户能带来更无损的音频传输。再加上30小时长续航、自适应降噪、LDAC编解码等,JBL TOUR ONE M3音乐头等舱 头戴式无线…

    2025年5月21日
    700
  • 狂撒2.3万亿!A股分红背后有何逻辑?

    随着2024年年报发布收官,A股迎来“分红大年”。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收盘,共有536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其中3600余家公布分红预案,占公布年报企业总数近七成。 这场真金白银的“红包雨”,规模大、力度强、节奏稳,正在重构A股的价值锚点。 “万亿红包”谁在发?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2.3万亿元(含季…

    2025年5月2日
    2800
  • 父亲离婚后不付抚养费,生病时儿子未赡养,去世后儿子要求分遗产!上海法院判了

    父亲离婚后“消失”十余年, 儿子未成年时期未付一分抚养费; 儿子成年后拒绝赡养父亲, 父子俩三十余年未曾来往, 形同陌路。 可当父亲骤然离世, 多年未见的儿子却突然出现, 要求分割遗产, 这出“家庭伦理剧”, 法院如何判? 1983年,郭某与何某步入婚姻殿堂,次年儿子小郭出生。然而这段婚姻仅维持了6年便破裂。 1989年,经法院判决两人离婚,小郭由母亲何某抚…

    2025年5月4日
    3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PS:如果遇到您遇到有关于百科类创建编辑修改的相关疑难问题,欢迎留言咨询,百科参考网及时为您无偿免费解答。